CNBlog:Blog On Blog http://www.cnblog.org/blog http://www.cnblog.org/blogvia cnblog.org info@cnblog.org zh-cn Picostation的PicoBlogger是 一个能让S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9_cnblog_archive.html#109424958546889584 Picostation的PicoBlogger是 一个能让Symbian Series 60 的移动设备发布Blog的工具,它支持很多种Blog服务,通过它能将内容发布到Blogger.com、Livejournal、TypePad、MT 等等。照Picostation的说法,它能让你随时随地的发布Blog内容。

PicoBlogger也支持在blog内容中插入图像和影像,甚至能比MMS发布更大容量的内容,而不必担心对是否需要放弃图像的考虑。

该工具支持这些手机:Nokia 7610 Nokia 6600 Nokia 3650 Nokia 3660 and 3620 Nokia 6630 Nokia 6260 Panasonic X700 Samsung SGH D700 Siemens SX1 Sendo X]]>
出版商oreilly推出了开放图书项目,在这个项目中部分图书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9_cnblog_archive.html#109405270763030919 开放图书项目,在这个项目中部分图书是完 全开放的,可以在oreilly的网站上下载到完整电子版,其中有一部分新书,有大家熟悉的we the media。一部分的图书版权好象是基于Creative Commons的。(我最早是从BigTiger's blog看到相关的介绍的)]]> 袁贵仁教授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一书中指出:“只是说劳动和社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9_cnblog_archive.html#109402128612661638
由于人的发展具体内容形成于体现在劳动的实践中和在劳动过程的社会关系构建中,因此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就是人的发展的具体表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能力的论述是丰富的,认为人的劳动能力以体力和智力为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体能力与集体能力相互转化、人的自然存在能力与社会存在能力的转化、人的潜在能力与实现能力的转化等。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则包括了人的社会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个人社会关系丰满的提升、人对社会关系控制自由度等。因此,基于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发展自己能力的某一方面却偏废了其它方面。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还在于强调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如果没有人的自由发展,那么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在现实意义上造就了每一个人的个性,或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能力和关系的发展都是为形成和发展‘自由个性’服务的”。人的个性发展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个体的心理、生理、社会素质的历史的集中体现。人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独特性和人的自主性,只有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人的个性才有可能得以形成。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基于实践、基于社会关系,在现实意义上强调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是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能实现”。

二十一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知识作为关键要素、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生产力经济,而知识传承的载体是人,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求诉于外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转向求诉于内的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杨卓舒 语)。作为知识经济原动力的人,如果没有人的个性解放、没有人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如果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性软件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的个性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

社会性软件强调主体身份的建立,主体身份的形成是个性的表征,是社会关系拓展构建信任的基础。而主体个性身份的建立,跟主体的展现能力的大小的表征相辅相成。主体的劳动能力可以通过主体与其所融入的社群的互动关系得以体现,这些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知识分享为纽带的知识转化上。如果运用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广隆(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所提出和描述的知识转化理论就更能清楚表达和明晰个体与社群之间所呈现的以知识转化为核心的个人能力和集体能力的互动作用。

个体与社群互动能力发展有两个存在的基本条件,一是个人对知识的持续积累,二是交流,这两个条件自身又是相互作用,个体对知识的持续积累的有效途径需要通过广泛的交流进行,广泛的交流能够促进个人对知识积累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另一方面,作为社群中一员的个体,其知识的积累程度对其交流对象的范围又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是个体知识积累对个体社会关系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社会性软件所展现的优势不仅是由于它能够在知识积累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在个人与社群发展的互动交流中,发展了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更在于它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人自由个性发展的制约条件,使得“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因此社会性软件不仅促进人的发展,而且使得人的发展从现实的实践意义上成为可能。基于社会性软件,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人,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其自身努力的程度,或者说取决其成其为人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

(注:本文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一书第十四章“马克思论人的发展”的读后感。文中引号中的内容凡没有注明出处,均是从原书中摘出。)

参考文献: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胡克英教育文集》,瞿葆奎 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论知识经济,杨卓舒,http://www.sd-wt.com/news/zhushu004.htm
社会性软件与人的主体性,庄秀丽,http://www.online-edu.org/newarticle/articles/35/3555.html]]>
本文原发在维基百科网络杂志维基百科的信誉是这几天维基百科邮件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9_cnblog_archive.html#109396069629238013 本文原发在维基百科网络杂志

维基百科的信誉是这几天维基百科邮件列表上最热闹的话题,这个讨论是由Andrew Lih在邮件列表上提出来,起因是Syracuse NY Post-Standard的专栏作家Al Fasoldt的一篇文章Librarian: Don't use Wikipedia as source。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批评维基百科无法提供权威的信息,是无法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邮件列表的讨论可以参看这里。这篇文章不但在维基百科社群内部引起反响,而且在Blog圈子里面也有回应。Many to Many的Ross发了一篇文章:Wikipedia Reputation and Wemedia Project,Joi Ito 写了Wikipedia attacked by ignorant reporter ,文章里还提到了其他几个Blogger对此的看法。

我自己使用维基百科的经验是维基百科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自己也写维基百科,我觉得维基百科参与者的态度还是挺严肃的,当然我们的水平可能还有限,但Wiki是相信集腋可以成裘的,维基百科中文章的素质可以逐步得到改善。
]]>
想让更多的用户订阅你的blog,但是并不是所有浏览者都懂得使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70624918358628 MSN Alerts,所有MSN的使用者都可以订阅你的blog,只要你的blog有更新,订阅用户就马上能在他们的MSN上收到提醒。

提供这个服务的网站是MessageCast。只要你在这个网站上注册LiveMessage的服务,就可以收到一段简单的代码,把这段代码加入你的blog,就能让浏览者通过点击这个图标来方便的在他们的MSN上订阅你的blog提醒服务。LiveMessage的后台设置也非常丰富,可以添加多个blog,也可以个性化设置提醒的样式和更新频率。

Del.icio.us以及Furl一样,LiveMessage也是一项免费的服务。]]>
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马克思认为人性区别于动物是人的自然属性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63018767946107
在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追问和考察之后,马克思又纵横过去所有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史,通过批判和扬弃,总结提炼出“人作为实践主体的主体性”的观点,并“由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

马克思的人的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就是要求从现实、感性的去理解人的主体性,要求从人的主观方面去理解人的主体性。由于在实践的劳动过程表现出两种关系,一种是自然关系,一种是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在对人的主体规定性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主要表现于主客体之间人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二是表现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主体间性,并且,马克思认为,即使是主客体之间关系也是以主体间的交往为中介的,因此,主体间的交往是人的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交往形成集体意识,交往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中,生产的发展决定着交往的发展,同时,交往的扩大也决定着生产的普遍发展,生产和交往的这种相互作用决定着人和社会及其历史演变”,“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史,也是交往和交往形式的发展史”,“已成为?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历经了以生产力和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这四次革命,实现人类历史不断向前跃迁。而人类每一次革命每一次跃迁,伴随生产力和技术的突变,主体之间的交往也发生着突变。世纪之交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生产力经济,使得与之相应的以思想互联、促进知识转化的“小实体(人)大网络(社会关系)”、代表知识经济时代主体之间交往和交往形式的社会性软件应运而生。社会性软件凝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人的主体身份(who)、人的生产力即拥有的知识沉淀(who know what)、思想互联知识共享即主体之间的交流、以及由此构成的社会关系。

基于知识经济的社会性软件的主体交往关系将马克思论人的主体性思想由理论推向了现实。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交往空间是平等自由的交往空间,是由交往主体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控制的交往空间,是能够进行知识转化创新促进主体不断自我更新的交往空间,是主体与主体互相发现形成社群探索领域新知的交往空间,因此,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主体交往空间充分实现、发挥和展现了人的主体性,即人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以及主体与主体之间交往的主体间性。

如果说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学习能够跨越时空、无时无处的发生成为可能,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接触到世界上优秀的资源内容,而这样的思想马歇尔.麦克卢汉早在1964年于其成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就已显露和预言。社会性软件之与互联网之与媒介,其革命的地方就是把成长、把发展、把自由的权利还给了生命主体,促进主体意识的形式,构建了以思想互联知识共享为交往纽带和品质促进了主体创新能力的生成,提升了主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类历史中,知识经济生产的发展决定着交往的发展,同时,社会性软件主体间交往的扩大也决定着知识生产和创新的普遍发展,知识经济的生产和社会性软件主体交往的这种相互作用决定着世纪之交人和社会及其历史演变。

社会性软件让生命主体活出生命的意义!社会性软件让生命主体迈向自由王国!

(注:本文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一书第六章“马克思论人的主体性”的读后感。文中引号中的内容凡没有注明出处,均是从原书中摘出。)

参考文献: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承传与创新:现代性、全球化与社会学理论的变革》,文军 著,华东大学出版社,2004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何道宽 译,商务印书馆,2004
社会性软件与教师的自我更新,庄秀丽,http://www.online-edu.org/newarticle/articles/35/785.html]]>
这个争取最后一名的排名非常有意思。这是Jonathan Cr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60982133296940 最后一名的排名非常有意思。这是Jonathan Crowe 的一个有趣项目。
]]>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59089639198204 Blog的概念范畴是什么?Blog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种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等等……这样以来造成很多东西研究起来没有方向。

      令人兴奋的是,据我所知已经有传播学术领域内的学者开始身体力行的从事Blog文化现象的研究,比如我所敬佩的刘津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
以下被引用:
      有些博客现象的研究者并没有真正的博客经历,所以最后的研究成果也有些似是而非。比如有些人将“木子美”和“竹影青瞳”作为博客的代表进行文化批判,认为博客现象将导致网络写作的堕落,这种观点有些极端。如果多一些对博客的了解,他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了。                      ??刘津博士的个人Blog

      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Blog这个“自媒体”代表的传播概念,比起一些盗Blog之名的伪Blog研究者们,我觉得更有价值。毕竟从本质上说,Blog产生于信息交换的需要,而信息交换属于传播的范畴。希望从高校里的传播院系到社会上的大众传媒,能够有更多的传播学者关注Blog的研究,能够尽快的开发出更多的Blog的应用模式,服务于现代化传播。]]>
经过一年多来的查封,blogger.com的blogspot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57817421636670 blogger.com的blogspot终于可以访问了!看看这个站点....

NOTE: 大家反馈的结果,似乎只有我这里的科研网可以访问,期待近期其他的网络也能解封。另,或许这只是暂时的查封技术故障?
]]>
CNBlog.org网站在Lycos(现Myrice)托管两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57402428946170
对期待和关注的来访者说声抱歉,对问候和愿意提供空间服务的朋友们说谢谢!
]]>
(《波斯纳来了2.0》)莱斯格全家正在度假----那里没有因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34461265061301 波斯纳来了2.0》)

莱斯格全家正在度假----那里没有因特网。

美国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大法官波斯纳 (Richard Posner)大人, 正在做客莱教授的网志

这个大大有名的波斯纳大概也是第一次写网志吧,开心得不得了。

各位网友热情高涨,踊跃发表回响。有趣的是,我们如何称呼法官大人呢?有的小心翼翼地说:(Dear) Judge Posner...; 有的毕恭毕敬地说:Your Honor...(这是美国法庭对法官的尊称,英国法庭上的称呼是“My Lord”如何如何); 当然你也可别错过这机会,可以叫小名呀,显得亲热嘛:Hi, Dick (好像拍着他的肩膀,唤这么一声).....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那些五花八门的留言:有表示崇敬的,有问询八卦的,有臧否案件的,有争辩国家大事的.... 有一位署名blind mice的网友给法官大人留了一句话,好像一不小心道破了天机:Welcome to the Jungle!

公共知识分子们,请不要再闭门造车了!一起到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的Jungle里来吧!

]]>
本文原发于海边的贝壳。Wiki究竟什么时候最先引入的中文圈子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27611860082281 本文原发于海边的贝壳

Wiki究竟什么时候最先引入的中文圈子,这是一个大家从未探讨过的话题。我只能就我所了解到的,说一说国内比较早的几个Wiki。

我所了解到的最早的Wiki是由索秘软件工作室(Softme Studio)发起WebPM项目的一个子项目jWiki。WebPM项目(Project Management On Web)的主要目标是为中文自由软件的开发者、使用者和推广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管理平台环境。其中jWiki子项目第一阶段开始于2001年12月27日,结束于2002年01月14日。据说“浆糊”兄对这个阶段的贡献最大。第一阶段结束后不久,他们就开设了一个测试的站点 softme.org (目前这个站点不通),来测试他们的Wiki系统。我曾经在那个系统上注册过。WebPM项目的开发团队好像还是国内比较早实践XP的队伍。jWiki项目至今还在活跃,今年7月6日jWiki-v2.0.1-rc1 版本发布

我很想能和这些先行者交流一下,听听他们是如何认识Wiki的。

我了解到的下一个Wiki是中蟒大杂院,它可能是在2002年5月份开通的。中蟒大杂院比较有意思,他们在实践用中文写程序。

再下一个是中文维基百科,时间在2002年10月底。目前这个Wiki非常热闹,应该是中文圈子里最大的Wiki站点了。然后是贸大Wiki,大概是2002年11月初开通的。

具体的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出入,但大体应该差不多。有了解更多情况的吗?大家讨论一下。
]]>
本文原发于海边的贝壳。我从Google上搜集了一些台湾的Wi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22_cnblog_archive.html#109327135151894093 本文原发于海边的贝壳

我从Google上搜集了一些台湾的Wiki资料,发现台湾在Wiki方面的应用非常多,撰写的介绍Wiki的文章非常有价值。他们的许多工作都很认真仔细,眼光也宽广,内容非常深入。相比而言,大陆这边对Wiki理解体会要比他们落后许多,我觉得在看过的这些文章里,只有三联生活周刊的尚进翻译的那篇《对话专访:听Ward Cunningham细述Wiki之前世今生》可以和他们的工作媲美。我们要认真向他们学习。我对对岸的了解有限,或许还有好多宝藏没有发现。我了解到的好的资料大概有下面几个来源:Schee (徐子涵)hlb (薛良斌)Newzilla ,下面具体说明。

Schee (徐子涵)hlb (薛良斌)是在台湾比较早推动Wiki的人,他们的Blog里都有Wiki的专栏:徐子涵的在这里,薛良斌的在这里,这些专栏里大多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短文,这里面薛良斌的《Wiki 简介》可以参考。在《Wiki 简介》一文的末尾还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链接,具体在下一段中说。

薛良斌自己有一个Wiki,这里面也有一些关于Wiki的条目,自然Wiki条目本身是个查找Wiki信息的入口。《Wiki 简介》一文给出的几个链接就链到这个Wiki,其中有一个条目?TheWikiWayReview?比较有意思,它用到 c2 的一些链接组成了一个提纲,用来作为对 The Wiki Way 一书的 Review 。我也去 c2 查过资料,但里面的内容很多,所以对 c2 里关于 Wiki 条目的整体缺乏一个把握,这个 Review 非常好,恰好可以使我们把握整体。或许,这也和我没有读过由Ward Cunningham 和 Bo Leuf 合写的这本 The Wiki Way 有关。

Newzilla 是台湾推动开源运动的一个网络杂志,非盈利性的、志愿者供稿,月刊。目前已经出了三期,这三期每一期都有一篇关于Wiki的文章,文章的质量比较高。我觉得头两期关于Wiki的文章比较有价值:徐子涵的《Wiki的历史和技术特性》和不知名作者的长文《Wiki 的运用》。特别是《Wiki 的运用》眼界很宽,讲了许多Wiki的应用案例。

Newzilla 自己有一个 Wiki,是从薛良斌的 Wiki 脱胎而来的。这个Wiki里关于Wiki本身的条目也是要看看的,还有一个WikiInTaiwan也要留意。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地方可以去看看:

就先写这么多吧。
]]>
udn《数位文化志》是台湾联合新闻网于今年七月一日推出的一个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15_cnblog_archive.html#109279729369254882 udn《数位文化志》是台湾联合新闻网于今年七月一日推出的一个以专栏文章为主体之网站媒体,在筹划初期已陆续邀约许多在数位内容及网络文化各领域有所专精的名家发表文章,同时也开放投稿及线上响应讨论。

《数位文化志》的内容包罗万象,主要的分类为数位内容、网络文化、信息社会和推荐专题,然后又分了许多细项,诸如流行、文化、信息、市场分析等面向的主题。其中,也包括了近来相当热门的blog攻略、线上游戏、网络文学和手机应用等范畴,在此推荐给cnblog的读者朋友们。

此外,udn《数位文化志》也推出电子报RSS News Feed的订阅功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订阅一份,看看来自台湾的数位文化观点。

想直接订阅《数位文化志》吗?频道网址为:http://mag.udn.com/mag/dc/make_rss.jsp
]]>
Gr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15_cnblog_archive.html#109272976223471953 Gr]]> eWeek的消息: Preps Paid RSS Links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8_15_cnblog_archive.html#109263639395084299 Preps Paid RSS Links as Ads Expand

使 用过Feedster的用户都知道,它能过为每个搜索的关键词生成一个RSS文档。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订阅它自动追踪Blog世界里某个方面的最新内容。 在Feedster的新的商业模式中,将会把和关键词相关的广告内容插入到RSS里。据说是每六条RSS文摘放置一条广告。

当然,Feedster也提供无插入广告的RSS订阅服务,不过这是要收费的,每年10美元,其中有一美元将被捐助给技术非营利性组织]]>